名家观点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发布 > 名家观点
杨志明:疫情下的红木行业突围之路
信息来源: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20-08-24 收藏此页

今年疫情的突然发生,让中国大多数行业都陷入了发展的困境。红木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也亟需找到新的突破口来扭转当前的疲软,激活内生活力,以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冲击。

第四届新中式红木展开幕式上,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疫情下的红木行业突围之路》主题演讲

为此,8月21日,在由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中山)新中式红木家具展上,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疫情下的红木行业突围之路》的主题演讲,为正在突围的红木行业提供了战略战术指点。    

以下为杨志明部长的演讲整理: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至今仍无法估量它带来的损失。经济下行的市场遇上新冠疫情,冲击叠加的影响,让红木行业处于低谷期。目前,我们的企业正面临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升级的“火山”这“三山”压力。

那么,红木企业如何突破这雪上加霜的重叠影响呢?

无数事例都在证明,出路在于创新。创新之盛,守旧不衰,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而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说过,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效益。

我认为,创新的关键有几点:

第一,加大机制创新。以大涌为主的中山红木,在鼎盛时期,与仙游红木、东阳红木、北京红木、凭祥红木共同撑起中国古典家具繁荣发展的局面。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几年我们做过调查发现,2019年底之前,国内有3千多家红木企业出局,今年上半年又经历了疫情冲击,不少企业正处于不开店愁死,开店亏死的状况。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红木企业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化危为机,让大涌红木再创光彩。时间会证明,有了这种底气,有了这种勇气,有了这种信心,也就有了创新和活力。

第二,加大技术创新。要适应当前市场分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关键在于守正出新。守正,就是守住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的精华。出新就是适应市场变化,进行新款式的探索,广义地讲,叫做新中式,经过几十年的升华、淘汰,成为能够代表当代的红木家具。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吸取从日本、德国引进的智能化技术。过去是曝冻三九、曝晒三伏,以自然气候烘干,但是,现在我们引进日本、德国的自动烘干技术,45天就可以把木材的热胀冷缩系数放掉。

第三,加大营销创新。新冠疫情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网络活动热潮,正加速走进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而红木行业也迎来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契机,网络直播带货在上半年剧增,并诞生了很多网红。仙游和东阳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大涌也学习利用互联网去展示产区形象,展示新产品、新工艺。

第四,加大人才创新。中国家具史是木匠用脑制造,用手精工合成的历史,是一部传承和创新,不断出精品的历史,也是一部大师辈出,名匠汇聚的前仆后继的历史。中山有10万人从事红木行业,因此,我们要打造百万技工,打造十万高级工,打造万名技师,打造国家级、省级大师,这样才能支撑中山成为大湾区的制造重市,重整虎威。另外,在人才培养上要增加科技含量,增加数字化渗透,把数据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嵌套到传统产业中,让从业者、工匠在行业里发光发热。

第五,加大环境创新。无数事实证明,有了红木洼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能引进来。我们的市镇两级政府要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如税收以及社保的减免,让有志于奋起的红木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创新。要知道,大企业给国家贡献的是税收,小企业给国家贡献的是就业。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恢复、上升。我们汇聚在这里,就是要向全社会发出这样的信息,连同主流媒体、新媒体,适应人们日益升级的消费新需求,创造出绿色的、环保的、低碳的、便捷的、漂亮的、美观的、精致的,让人喜欢的新中式家具。

首页>名家观点
杨志明:疫情下的红木行业突围之路
信息来源: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信息中心 更新时间:2020-08-24 收藏此页

今年疫情的突然发生,让中国大多数行业都陷入了发展的困境。红木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也亟需找到新的突破口来扭转当前的疲软,激活内生活力,以应对风险和挑战的冲击。

第四届新中式红木展开幕式上,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疫情下的红木行业突围之路》主题演讲

为此,8月21日,在由全联民间文物艺术品商会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中山)新中式红木家具展上,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国家人社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带来《疫情下的红木行业突围之路》的主题演讲,为正在突围的红木行业提供了战略战术指点。    

以下为杨志明部长的演讲整理: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至今仍无法估量它带来的损失。经济下行的市场遇上新冠疫情,冲击叠加的影响,让红木行业处于低谷期。目前,我们的企业正面临着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升级的“火山”这“三山”压力。

那么,红木企业如何突破这雪上加霜的重叠影响呢?

无数事例都在证明,出路在于创新。创新之盛,守旧不衰,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而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曾经说过,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效益。

我认为,创新的关键有几点:

第一,加大机制创新。以大涌为主的中山红木,在鼎盛时期,与仙游红木、东阳红木、北京红木、凭祥红木共同撑起中国古典家具繁荣发展的局面。但是,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几年我们做过调查发现,2019年底之前,国内有3千多家红木企业出局,今年上半年又经历了疫情冲击,不少企业正处于不开店愁死,开店亏死的状况。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红木企业要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化危为机,让大涌红木再创光彩。时间会证明,有了这种底气,有了这种勇气,有了这种信心,也就有了创新和活力。

第二,加大技术创新。要适应当前市场分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关键在于守正出新。守正,就是守住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的精华。出新就是适应市场变化,进行新款式的探索,广义地讲,叫做新中式,经过几十年的升华、淘汰,成为能够代表当代的红木家具。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吸取从日本、德国引进的智能化技术。过去是曝冻三九、曝晒三伏,以自然气候烘干,但是,现在我们引进日本、德国的自动烘干技术,45天就可以把木材的热胀冷缩系数放掉。

第三,加大营销创新。新冠疫情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网络活动热潮,正加速走进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而红木行业也迎来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契机,网络直播带货在上半年剧增,并诞生了很多网红。仙游和东阳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行业前列,大涌也学习利用互联网去展示产区形象,展示新产品、新工艺。

第四,加大人才创新。中国家具史是木匠用脑制造,用手精工合成的历史,是一部传承和创新,不断出精品的历史,也是一部大师辈出,名匠汇聚的前仆后继的历史。中山有10万人从事红木行业,因此,我们要打造百万技工,打造十万高级工,打造万名技师,打造国家级、省级大师,这样才能支撑中山成为大湾区的制造重市,重整虎威。另外,在人才培养上要增加科技含量,增加数字化渗透,把数据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嵌套到传统产业中,让从业者、工匠在行业里发光发热。

第五,加大环境创新。无数事实证明,有了红木洼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能引进来。我们的市镇两级政府要制定因地制宜的政策,如税收以及社保的减免,让有志于奋起的红木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创新。要知道,大企业给国家贡献的是税收,小企业给国家贡献的是就业。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恢复、上升。我们汇聚在这里,就是要向全社会发出这样的信息,连同主流媒体、新媒体,适应人们日益升级的消费新需求,创造出绿色的、环保的、低碳的、便捷的、漂亮的、美观的、精致的,让人喜欢的新中式家具。